一、沿被保护管道
· 均匀分布:一般每隔一定距离应设置一个测试桩,通常间距在 500 - 1000 米左右。对于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可根据管道的重要性、土壤腐蚀性以及管道运行状况等因素适当调整间距。如在土壤腐蚀性较强的地段,间距可适当缩短至 300 - 500 米,以便更频繁地监测管道电位变化。
· 管道关键部位:在管道的弯头、三通、阀门等部位,以及管道穿越河流、公路、铁路等特殊地段,应增设测试桩。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介质流动变化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腐蚀,需要重点监测。例如,在管道穿越公路的两侧,应各设置一个测试桩,以便及时发现因穿越施工或车辆荷载等因素导致的管道保护电位异常。
二、考虑土壤环境
· 土壤特性变化处:当土壤的电阻率、含水量、酸碱度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应安装测试桩。因为土壤特性的差异会影响阴极保护电流的分布和管道的腐蚀速率,在这些位置设置测试桩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土壤环境下管道的保护情况。例如,在从砂土区进入黏土区的管道过渡段,应设置测试桩。
· 避免干扰源:测试桩应远离大型电气设备、变电站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场所,距离一般不小于 50 米。同时,也要避免安装在地下杂散电流密集的区域,如靠近地铁轨道、大型工厂的直流供电系统等地方,以免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三、结合地形地貌
· 地势起伏处:在管道沿线的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如山坡、山谷等,应设置测试桩。因为在这些位置,管道所受的应力和土壤压力不同,可能导致管道的腐蚀情况有所差异,通过设置测试桩可以及时掌握管道在不同地势条件下的阴极保护效果。
· 便于操作维护:测试桩应安装在便于到达和操作的位置,如靠近道路、田埂等,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方便测试人员进行电位测量、电流测试等操作,以及后续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一般要求测试桩周围至少有 1 - 2 平方米的平坦区域。同时,要避免将测试桩安装在易被水淹、易受机械损伤或易被建筑物遮挡的地方。
|